公司新闻

中超换帅潮持续发酵:半程 4 人离任,保级压力成主因

2025-07-04

2025 赛季中超联赛尚未过半,教练席的动荡已成为联赛焦点。截至 6 月 30 日,梅州客家官宣主帅米兰 - 里斯蒂奇因战绩未达预期下课,至此本赛季已有 4 位主教练中途离任。这一数字不仅追平了 2024 赛季全年 6 人下课的近半水平,更折射出中超俱乐部在成绩压力下的焦虑与决策困境。

一、本赛季换帅全景:保级泥潭与战略调整的双重博弈

  1. 梅州客家:功勋主帅二进宫的悲情谢幕

米兰 - 里斯蒂奇堪称梅州客家的 “救世主”,2021 年他率队冲超成功,并在 2022、2023 赛季完成保级。然而本赛季,球队在取得中超最佳开局(前 9 轮 3 胜 3 平 3 负)后突然崩盘,遭遇联赛 7 连败、各项赛事 8 连败,最终以 1-2 不敌天津津门虎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米兰在告别信中感慨 “经历了许多起起伏伏”,但俱乐部保级压力下不得不做出换帅决定。

长春亚泰:本土教练的生存危机

谢晖执教的长春亚泰以 1 胜 2 平 8 负的战绩垫底,成为本赛季第三位下课主帅。球队客场 0-3 惨败青岛海牛后,谢晖主动请辞,这也是亚泰近 5 年首次启用洋帅里卡多 - 苏亚雷斯。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谢晖离任,中超本土主帅仅剩 4 人,本土教练群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。

武汉三镇与河南队:战术水土不服的典型案例

武汉三镇主帅费利佩 - 马丁斯因带队 5 轮不胜下课,其仓促上任后对中超环境和球员特点缺乏了解,成为直接导火索。河南队主帅南基一则因战术体系与球队磨合失败,在保级压力下黯然下课。这两支球队的换帅凸显了外教在文化适应和战术落地层面的挑战。

中超换帅潮持续发酵:半程 4 人离任,保级压力成主因

二、对比 2024:从 “偶发事件” 到 “常态化动荡”

2024 赛季,中超共有 6 位主帅中途下课,包括陈洋(长春亚泰)、巴勃罗 - 比利亚尔(梅州客家)等。与本赛季相比,去年的换帅更多集中在中下游球队的保级挣扎,而本赛季的动荡已蔓延至中上游球队。例如,大连一方在 2024 年因成绩不佳换帅,而本赛季的梅州客家在开局亮眼后仍难逃换帅命运,反映出俱乐部对成绩稳定性的更高要求。

值得注意的是,2024 年换帅潮中,外籍教练占比超过 60%,而本赛季 4 位下课主帅中外籍与本土教练各占一半。这一变化既体现了本土教练的执教压力,也反映出俱乐部在选帅策略上的摇摆 —— 既想借助外教提升战术水平,又担忧其文化适应问题。

三、深层动因:成绩焦虑与管理失序的恶性循环

  1. 保级压力下的短视决策

中超联赛的保级竞争愈发激烈,积分榜中下游球队之间的分差极小。例如,梅州客家目前仅比降级区高 4 分,长春亚泰垫底且与安全区差距达 7 分。在这种背景下,俱乐部往往将换帅视为 “救命稻草”,而忽视了战术体系建设和青训根基的培养。

俱乐部管理的非职业化

部分球队的换帅决策缺乏系统性规划。以武汉三镇为例,尽管完成股改,但俱乐部决策层仍存在权责模糊问题,导致选帅过程仓促且缺乏对教练团队的支持。此外,部分俱乐部在换帅后未能提供足够的转会资源,使得新任主帅难以扭转颓势。

投入产出比失衡的行业困境

随着金元足球退潮,中超俱乐部普遍面临资金压力,但对成绩的期望值并未降低。董路等专家指出,当投入与成绩不成正比时,主教练往往成为 “背锅侠”。例如,深圳新鹏城 2024 年因投入不足导致成绩下滑,主帅赫苏斯 - 塔托成为牺牲品。

四、专家视角:换帅潮背后的联赛生态之痛

足球评论员肖良志认为,中超换帅潮折射出俱乐部的不职业。频繁换帅导致球队缺乏稳定的战术体系,例如长春亚泰近 13 年更换 16 任主帅,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。此外,部分俱乐部在选帅时存在 “跟风” 现象,盲目引进名帅却忽视其与球队实际的契合度。

值得警惕的是,换帅并未带来预期中的成绩提升。数据显示,2024 年换帅球队中仅 40% 在换帅后积分提升,而本赛季梅州客家换帅后仍面临保级危机。这表明,单纯依赖换帅无法解决球队深层次问题,俱乐部需在青训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。

xk星空体育

五、未来展望:保级战或引发新一轮换帅潮

随着联赛进入下半程,青岛海牛、青岛西海岸等保级球队的帅位岌岌可危。例如,青岛海牛目前仅比降级区高 1 分,主帅李霄鹏的执教压力陡增。此外,部分中游球队若在亚冠资格争夺中掉队,也可能加入换帅行列。

对于中超而言,换帅潮既是联赛竞争激烈的体现,也是行业生态不健康的缩影。如何在成绩追求与长期建设之间找到平衡,将是各俱乐部和联赛管理者亟待解决的课题。正如专家所言:“中超需要的不是更多的‘救火教练’,而是更专业的管理和更理性的决策。”